5月4日,在局团委的带领下,我们来到了酒泉市甘肃公路博物馆,作为全国首座以公路为主题的博物馆,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力量,气魄宏伟的博物馆,坐落在戈壁滩上显得格外庄重、朴素,讲解员介绍道该博物馆前身是成立于1994年1月的酒泉公路总段“十工陈列馆”,建筑面积4271.25平方米,展区面积2000平方米。
进入序厅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公路人“逢山开路、遇水架桥的浮雕,浮雕上的修路工人个个挥汗如雨,面部表情丰富、眼神坚定,肌肉发达、青筋暴起,可谓栩栩如生,向参观者展示了公路人艰苦创业、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,敬佩之心油然而生。随后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参观了“壮美山川、陇原变迁”“丝绸古道、亚欧陆桥”“栉风沐雨、创业维艰”“通衢大道、日新月异”“凝铸辉煌、砥砺前行”“春风化雨、繁英吐芬”和尾厅。博物馆展览陈列运用宏大的场景、详实的资料、艺术的构思、高科技的手段,在布展形式上突出知识性、趣味性、观赏性、互动性和艺术性。通过大量实物展品、文献资料、图片影像、大型沙盘、场景复原等,并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、数字技术,让参观者通过亲眼所见、亲手操作和亲身体验,仿佛进入了一个精彩纷呈的时空空间,使历经数千年砥砺侵蚀的沧桑印记可以身临其境、触手可及。上溯千年以前,连接民国时期,通过新中国成立后的艰苦奋斗,落后的修路工具,艰苦的工作环境,在改革开放的跨越发展下已经全然不见,取而代之的是一代代公路人在不断创新、不断钻研的努力下,高科技和新工具的运用,全方位展示甘肃公路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果,使甘肃公路从古至今的变化一一呈现,反映了甘肃公路发展历史、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未来美好蓝图,全方位展示了甘肃公路人艰苦创业、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。而作为甘肃公路博物馆的“镇馆之宝”,由1971年周恩来总理赠送给酒泉公路总段十工道班的东方红75型推土机,更是一名公路人荣誉的象征,十工道班的事迹为我们每一个公路人树立了榜样,虽然现在条件好了,机械化水平高了,但是十工道班在当时一无牲畜、二无农具的条件下,精心养好公路的同时艰苦创业,开荒 270 多亩,年收获粮食 2 万多公斤,取得了养路种地双丰收的好成绩,值得我们每一位公路人敬佩、学习和传承。
自古以来, 路由人修, 路由人养,一条条道路由人修筑而成, 这些人便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—“修路人”。道路修好后便有了维护这些道路的人,这些人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—“养路人”。修路和养路的产生和存在形成了一个行业—公路行业,修路人和养路人的产生和存在形成了一个社会群体—公路人群体。
通过此次参观,我看到了甘肃公路事业翻天覆地的历史变革,更感受到了甘肃公路人无私奉献的精神,让我对公路人艰苦奋斗、埋头苦干、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,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公路人,今后要积极弘扬甘肃公路人艰苦奋斗、服务社会、无私奉献的精神。